進風小窗一般是用優(yōu)良的工程塑料注塑制成,老化性、實用度好,主要包括四個部分:主框架、檔板(檔板下端與框架結合處,由彈簧鏈接)、導流板、防鳥網。
至于規(guī)格,目前國內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,多是根據(jù)雞舍的實際情況定制,常見的高度一般為25-35厘米,長度一般為60-150厘米。
進風小窗的作用
在雞舍的通風方式里,有3個時期是需要要用到進風小窗:
1雛雞1-3天自然換氣
這時候可以不使用任何風機,只打開進風小窗,進行自然換氣即可(一般網養(yǎng)、地養(yǎng)模式1-3天,籠養(yǎng)模式1-2天,根據(jù)季節(jié)不同稍有調整)。
2采用橫向通風模式時
橫向通風是為了在保護空氣質量的同時,又不會導致雞舍內環(huán)境溫度變化太大,因為橫向通風時雞只基本感覺不到有風吹過,一般是寒冷季節(jié)和育雛期間使用。
3采用過渡通風模式時
雞舍末端的墻壁上安裝有風機(一般為48英寸的風機),在進行過渡通風時,除進風小窗開啟外,雞舍其它進風的地方均封閉,使空氣經過進風小窗,沿著屋頂進入雞舍,這樣的話,既能保護新鮮空氣進入雞舍,又能避免進入的冷空氣直接吹到雞只身上,防止雞群受涼。
進風小窗的安裝
一般說來,進風小窗都是成統(tǒng)一水平線、均勻的安裝在雞舍兩側的墻壁上,根據(jù)養(yǎng)殖模式的不同,距離地面和屋頂有不同的要求。
一般而言,不論哪種養(yǎng)殖模式,屋檐距離進風小窗的上端不能小于30厘米,小窗下方15厘米范圍內需要為可固定膨脹螺栓的凝實結構,不可采用空心磚。
籠養(yǎng)模式,進風小窗的下端距離上層籠頂不小于50厘米;
網養(yǎng)模式,則進風小窗的下端距離網面不能低于100厘米。
進風小窗安裝面積計算
進風小窗的安裝面積,一般按照以下原則來計算
即:進行小通風時,一般建議至少每5分鐘,雞舍內的空氣應該全部交換一遍。
進風小窗的使用
由一根尼龍繩穿過進風小窗檔板中間的小孔,尼龍繩末端固定在小窗檔板下邊的卡扣處固定,另一端固定在鋼絲繩上。
鋼絲繩的前端鏈接升降器,后端連接一重物,通過轉動雞舍前端的升降器,來統(tǒng)一控制進風小窗的開關。
小窗的使用
由于進風小窗的使用,要求需要是統(tǒng)一開關,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調整。
具體方法為:先將所有的進風小窗關閉,尼龍繩的末端打成一疙瘩,固定在卡扣處。然后將尼龍繩拉緊(進風小窗關閉狀態(tài),不能拉開),另一端固定在鋼絲繩上。
導流板的調整
建議通過通風試驗,調整導流板的角度,讓空氣進入雞舍后,沿著房頂前行,恰好到達雞舍中間為佳。
若導流板角度偏上,則進入的空氣容易提前與房頂接觸,造成折射,導致折射處下方的雞群受涼,且中間處的雞群得不到新鮮空氣。
若導流板角度偏低,則進入的空氣未達到中間前就與雞群直接接觸,也易導致該處的雞群受涼,且中間處的雞群得不到新鮮空氣。